慷慨激昂的《滿江紅》竟然不是嶽飛所寫,可能是明朝人的偽作!
文章分類:南宋
嶽飛這首慷慨激昂、氣壯山河的《滿江紅》,曾激起古今多少能人志士的英雄豪情。認真讀來,確令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滿江紅》作者之謎: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蕭雨款。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瞭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房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救拾舊山河,朝天閥。
嶽飛寫此詞時,中原人民正遭受著北方少數民族鐵騎的踐踏和踩躪。其雄壯激昂的詞文,抒發著嶽飛對外族侵略者和朝廷投降派的滿腔悲憤,表達瞭嶽飛決心驅逐敵寇、收復國土的豪情壯志,更反映出嶽飛憂國憂民、不屈不撓的愛國思緒。這首千古絕唱似乎也濃縮瞭嶽飛一生征戰的業績,其所鑄就的文化精神,一直在神州大地上為人們所傳頌。
然而從近代開始,此詞作者是否為嶽飛的問題引發瞭學術界不斷的爭議,看來問題確實還頗為棘手。首先提出質疑的是學者餘嘉錫,他在《四庫提要辨證》中指出:這首詞最早見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徐階編的《嶽武穆遺文》,它是根據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嶽墳詞碑而收入的,趙寬對這首彌足珍貴的詞作之源流出處,卻無一言提及。在此前也從未見有宋、元時人的記載或題詠跋尾,更不見於嶽飛孫子嶽珂所編的《金佗粹編·嶽王傢集》。要知道,嶽珂在收集嶽飛的遺文時,曾是那樣地不遺餘力,此集從編定到重刊,經歷瞭31年,為何如此長時間內仍沒收到此詞?為什麼此詞突然出現在明朝中葉?而且趙寬碑記中提及的嶽飛另一首詩《送紫巖張先生北伐》,經明朝人的考證是偽作。所以該詞的來歷同樣可疑,可能是明朝人的偽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