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之後三百年再無偉大的戲劇作傢,這是為什麼?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晚年的慈禧說瞭句隨口話,丟瞭臉面,亡瞭國傢?
京劇在今天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比如“男旦”問題、“武戲”問題,再比如近幾年張曼君的“新歌舞敘事”問題等等。
說到現代京劇的發展,張庚老在世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京劇呀,很可能還是一門年輕的藝術”。當時的我們沒有反駁,但也沒有全盤接受。現在京劇和昆曲都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專傢對“非遺”的看法是:一要世代相傳,二還要被不斷再創造。在我看來,“非遺”這個概念總是暗示著某種價值取向,隱含著某種藝術立場。實際上,作為“遺”,一定就是死後的東西。
當年,地方戲的“興”和昆曲的“衰”,其根本原因在於它們自身生命力的興和衰。作為一種藝術形態,昆曲已經高度成熟;這種藝術形式太圓滿太文雅太高貴太繁難,演出又太精巧太刻板太嚴格太緩慢;這使它不但曲高和寡,作傢隊伍也後繼乏人。藝術史上沒有哪一種藝術形式能夠輝煌萬世風領百代,昆曲已經充分地流瀉並耗盡瞭自己的生命。當然,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它具有永恒的價值。但是京劇不是這樣的。雖然京劇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200年來沒有偉大的作傢,京劇的文學水平低,完整性不強,也有僵化的嫌疑;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能是還不夠成熟。也有一種可能——京劇真正輝煌的時期還沒有來到。它雖然有過幾段輝煌期,前三鼎甲,後三鼎甲,四大名旦,四大須生,但是它的生命力耗盡瞭嗎?它跟昆曲一樣嗎?我想不應該是的。所以,我們今天才要談京劇的發展與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