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病逝”的真相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汪逆遇刺,彈留後脊
汪精衛參加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時間較早,又因謀刺攝政王被捕入獄,幾乎喪生,名聲遠播國內外。他一直看不起上臺較晚的蔣介石,曾成立“國民黨改組派”反蔣。直到1931年底汪蔣合流,蔣主軍,汪主政,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長,兩個人始終還是面和心不和。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丁傢橋中央黨部召開。清晨,中央委員們先集體到中山陵“謁陵”,九時,返回中央黨部開會,由汪精衛擔任大會主席。
開幕式結束,全體中央委員在禮堂門口就座以後照相。照完瞭相,大傢正在起立的工夫,突然從記者席中躥出一個身材高大的人來,用隱藏在照相機中的手槍向汪精衛連開瞭三槍:擊中汪精衛的左頰、左臂和後背脊柱骨。
刺客叫孫鳳鳴,原來是十九路軍的一名排長,隻因不滿蔣汪步步退讓的賣國投降政策,實施暗殺。
經搶救,汪精衛總算保住瞭性命,臉上和手臂上的子彈也都取瞭出來,另一顆深埋在後肋骨與脊椎之間,一者因為汪精衛當時身體衰弱,經不起大手術;二者當時的醫術不高明,一時間無法取出。醫生認為:隻要註意保養,這顆子彈即便長期留在體內,也沒有太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