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四十萬湘軍,曾國藩為何始終沒能稱帝?
文章分類:清朝
文|佳文
在中國近代史上,毀譽參半的人不少,但如曾國藩一樣在人們的口碑中大起大落的人物卻是實在罕見。常有人感慨曾國藩為何打敗太平天國後不自己做皇帝,其實這想法隻是不切實際的紙上談兵,今天我們復盤一下當時的形勢就知道曾國藩真想當皇帝有多難。
當皇帝可不是一件簡單事,從來都要有兵有糧,或者有大義名分。當時的曾國藩坐擁最強大的湘軍,所部都忠誠於他,如此優越條件卻不動心怕也是難。但大傢忽略瞭一個關鍵,就是造反當皇帝是風險很大的,並不符合曾國藩及其傢族的根本利益。
其實通過解剖湘軍的組建過程的結構特點,我們不難發現,湘軍之所以能打而不散,高度忠誠主帥,就是因為信奉的是君臣父子的倫理道德觀。曾國藩教諭手下的士兵服從自己營官的指揮,以同鄉、親戚、師生、連襟等關系形成瞭軍隊成員的橫向聯系,因此湘軍能發展壯大本身就是服膺於舊道德、舊秩序的結果。翻翻《曾國藩傢書》就可以知道曾國藩是一個非常傳統、謹慎而又有些固執的士大夫,雖然能知人善任,但他並不是優秀的軍事傢,不擅長於直接統兵打仗。靖港大敗就是其中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