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書結合之典范——米芾《臨沂使君帖》
文章分類:北宋
臨沂使君帖又稱戎薛帖) 31.4×25.1厘米 米芾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默慈
現存米芾書跡,真、行、草、隸、篆諸多書體皆有涉及,然行書無疑代表其書法藝術成就。蘇軾的“風檣陣馬”、黃庭堅的“快劍斫陣”可謂的評。誠如蘇、黃所言,米芾的行書縱橫灑脫、跌宕多姿。
《臨沂使君帖》為米芾寫給臨沂使君的信札。此帖前二行“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以行書寫出,將要言之事交代清楚,古時書法的實用性當見一二。第三行“如何芾頓首”,第四行“臨沂使君麾下”轉為草書,連綿恣肆,沉著痛快。全篇可見,不同書體將信札分作兩部分,信札格式又將同為草書的第三行與後一行予以區分,打破平均之勢。此帖為米芾行書與草書完美結合之作,前兩行墨色濃淡跌宕,字距緊結無所連帶;後兩行雖字字連綿,卻有朗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