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張學良是民族罪人,抗日還不如汪精衛!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1932年7月,日軍在熱河邊境挑起事端。汪精衛屢次發電指示張學良出兵抵抗,而張學良回電要糧要餉,甚至暗示汪精衛無權指揮華北軍事。汪憤怒不已,使出“很失政府體統”的一招:以自己的辭職,逼迫張學良辭職。立即引來國人對汪的同情和對張的譴責。張學良在北平發表談話,聲淚俱下,表示要辭職。在這之後,胡適曾三勸張學良,更在西安事變發生後斥責張為民族罪人。
張學良
胡適第一次勸告張學良,是在1932年8月,當時主持華北軍政的張學良,與行政院長汪精衛發生瞭沖突。
“九一八”之後,南京國民政府改組,形成瞭蔣介石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主軍事、汪精衛任行政院長主行政外交的格局。當時的汪精衛,並不象後來那樣消極悲觀。
日本軍閥成立滿洲國後,將熱河劃入滿洲國領域。熱河是聯接華北與東北之要沖,進可收復東北,退可屏障平津,地位關鍵。
汪精衛防守熱河的計劃是:增兵換將。增兵方面,計劃將山西的駐軍如宋哲元、龐炳勛、孫殿英各部,開往熱河東北軍的地盤。然而此舉遭到張學良強烈反對,他擔心汪精衛有意染指東北軍務,對自己有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