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遊朝歸來,為何會大發感慨“亡國之民,不如喪傢之犬”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1909年,時年26歲的閻錫山滿懷期待,決定一遊朝鮮,放松心情,領略朝鮮半島一番獨特風光,可他剛入朝不久,眼前的一幕幕場景直致他再無心境,僅幾日便回國。那麼在此期間的他究竟遇到瞭什麼?
作為中國鄰國的朝鮮,歷史上曾長時間對我國稱臣,就在清時,因國力衰退,屢遭外界欺辱,朝鮮開始不斷被日本所侵擾,中日甲午戰爭後,朝日間又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日本想盡辦法吞並朝鮮。可惜的是,在那時,朝鮮國內上至大臣下至百姓,幾乎未見任何聲音。遇日本人,甚至一些王族大臣都低頭哈腰,若仆見主,毫無自己。道路上下車者多為日本人,而朝鮮人隻為別人上下車的馬蹬。處處情景,弱國態勢,仿佛即將亡國。
讓人看著揪心,而在當時的平壤,出現的一幕再次掃瞭閻錫山遊覽朝鮮的興。據閻錫山在朝鮮的見聞中所描述,平壤市可見有一個特別的建築,高大挺拔,如鶴立雞群,其中各處都可環視平壤市內許多破敗的場景,可見這則建築的不同凡響,那這是什麼建築,其用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