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窘迫時刻:曾因天賦不高被小偷鄙視
文章分類:清朝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後人留下學說)“三不朽”之說,但真正能夠實現者寥若晨星,而曾國藩正是其中之一。這一曾因鎮壓太平天國備受譴責的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瞭大清江山;“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瞭“同治中興”;他克己唯嚴,崇尚氣節,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致的擁戴;他的學問文章兼收並蓄,博大精深,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瞭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他實現瞭儒傢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人生使命,被稱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網絡配圖
曾國藩是清末真正“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下,中國建造第一艘輪船,開啟瞭近代制造業的先聲;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瞭近代中國科技的基礎,而且極大地開闊瞭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國傢培養瞭大批棟梁之材,如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