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藩王造反,朱元璋做瞭什麼
朱元璋為瞭保衛大明帝國的長治久安,大肆屠殺異姓功臣,分封自己的兒孫為藩王以守衛邊疆穩定,因此藩王特別是“塞王”幾乎都擁兵自重,“燕王善戰,寧王善謀”,這二位尤甚。
朱元璋活著的時候,這些藩王還比較收斂和老實,但是他們隻是隱忍瞭對權力的欲望,實際上一直在等待機會,特別是看到瞭好欺負的朱允炆當上瞭接班人。
老謀深算的朱元璋算計瞭一輩子,有沒有算計到自己所搞的分封制是為朱允炆留下瞭一個潛在的火藥庫呢?答案是肯定的。
《建文皇帝遺跡》記載,朱元璋晚年的時候對於政治局勢開始有所警覺,有一天早上,他來到明皇宮的奉天殿臨朝。剛一坐下去就覺得眼前不對勁,燕王朱棣居然站在皇太孫朱允炆的左前方。按照明朝的規制,左為上、為大,朱允炆雖說是朱棣的晚輩,但那是朱傢傢裡的輩分,而在朝堂上則應以官方規制為準。朱允炆是皇太孫,是朱元璋帝位的接班人,其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朱棣即使是叔叔,但從政治角度講,他還是朱允炆的臣下,怎麼能站到朱允炆的上方、左邊呢?很顯然他壓根兒沒把朱允炆放在眼裡。朱元璋讀懂這裡的奧妙,馬上下令將朱棣攆回北平去瞭。
據說這件事給瞭朱元璋很大的驚醒,他的兒子尤其是老四朱棣有野心,為防患於未然,洪武二十八年九月,他“於是重定《祖訓錄》,名為《皇明祖訓》,其目仍舊,而更其箴戒章為《祖訓首章》,上朱元璋)以是編之,作將垂之萬世,命大書揭於右順門內西南廓下,朝夕諦覽,斟酌損益,久而後定。既而遣使,召諸王至京,諭以量減祿米之故,且以《皇明祖訓》賜之。”並重定“諸王見東宮禮”,“諸王來朝具冕服見天子,畢次見東宮,已有定儀,其敘傢人禮,王及東宮俱常服引。禮官請王由文華殿東門入至後殿,王西向坐,東宮東面。贊禮官贊四拜,王坐受相見禮,畢敘坐,則東宮正中南面,諸王列於東西。”這就進一步強化諸子藩王做臣子的本分。《明太祖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