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失敗的背後,其實蘊含著當時的南北文化之爭和地域偏見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非常遺憾,這才是米芾唯一傳世小楷的真跡!
北宋時,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開始南移,長江流域的社會發展水平逐漸超過黃河流域。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文化的繁榮,當時遊學於京師的士子,很多是南方人。相應的,也有很多南方人來京城汴梁當官,如王安石、晏殊、范仲淹及歐陽修等人,均為在朝廷任職的南方人。
王安石、范仲淹等一些南方來的官員經常在一起飲酒聚會,談論時政,發表一些先進的政治經濟思想,宣傳和倡導改革,以求去除時弊,富民強國。而當時的北方京官,見南方官員勢力越來越大,對他們的言行非常看不慣。
宋英宗時,有個叫邵雍的官員,某日與友人在橋上散步,聞杜鵑啼叫聲,即觸景生情,心情低落。他說,不出兩年,皇上將用南人為相,那時多用南人,專事變革,恐非國傢之福,天下將多生事端。邵雍是河北范陽人,與很多北方人是差不多的心理,討厭南方官員當權用事,喜歡守舊,抵制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