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愴辛棄疾”把吳鉤看瞭,欄桿拍遍
文章分類:南宋
你也會想看的:秦檜為什麼遺臭萬年?嶽飛死後的南宋軍政清洗
文 | 清歡
關於辛棄疾,我們的認識與理解是從他豪氣勃發、英雄悲壯、精彩絕倫的詞篇開始的。然後,循著他生命的軌跡由此及彼地紮進浩蕩的宋史,闖入辛棄疾所處風起雲湧的時代,會在驚訝於辛棄疾文韜武略的瞬間,被他史詩般英雄的人生以及悲愴的生命結局所震懾。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生於北宋滅亡十三年之後的金人統治區。從小目睹漢人在女真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美芹十論》)。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瞭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另外,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較少得到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所以在他身上,又隱含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這,也許就是日後他悲愴人生之根源所在。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之時,北方暴發瞭以漢人耿京為首的農民起義。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隨機響應,嘯聚兩千山東義士,在濟南南部山區起義,並隨後投奔耿京領導的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叛徒張安國殺死耿京投降金營。當時辛棄疾奉命渡江與南宋密使接洽聯合抗金事宜,歸來途中聞此消息,怒不可遏,遂率身邊僅有的五十餘人,飛騎闖入金營,活捉張安國,並收攏義軍殘部萬餘人投歸南宋。將叛徒交與南宋朝廷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