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字帖 | 王羲之《喪亂三帖》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王獻之《宋拓淳化閣帖·第九卷》(釋文版)

王羲之《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合裱於一卷,《喪亂帖》8行、《二謝帖》5行、《得示帖》4行,共一紙,總稱為《喪亂三帖》。該件唐摹本,藏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縱28.7厘米,橫58.4厘米,見下圖。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
《喪亂三帖》是王書中的精品,在日本流傳瞭一千三百多年。墨跡印刷品,1934年以後回傳故國。所以,國人自宋代至清末一千多年裡,都不曾見過王羲之《喪亂三帖》。《喪亂三帖》,筆法變化莫測,筆走龍蛇,是王羲之書法中的精品。
筆法豐富多變。方筆、圓筆、中鋒、側鋒、直線、弧線、重按、輕提等,極盡變化之能事。若仔細觀察並分析其間的線條粗細、速度快慢等,會發現其對比強烈且統一和諧。如線條中,重者如“面”而非“線”,輕者則若遊絲、細線,幅度競有三五倍之大。另外,此間有大量的方筆,書寫沉著痛快而不平庸板滯。《二謝帖》用筆爽利,遒勁之力盡顯。用筆之難,在於筆毫運行短距離內作出復雜的鋪毫、調鋒、折轉等書寫動作。在《二謝帖》中,第一個“面”自第一筆開始就以方筆書寫,之後第二筆連接著第三筆為方筆,似用篆刻中的“沖刀法”寫成,勁挺峻拔。連續的方筆書寫,在發筆處作翻切動作,左行筆後向右下再次翻切成第三個方筆,如兔起鶻落,幹凈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