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是中興之君還是定鼎帝王?
劉秀,即漢光武帝,後漢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撥亂之主。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佈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傢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綠林軍公開決裂,於河北登基稱帝,為表漢室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後漢”。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瞭更始、赤眉和隴、蜀等諸多割據勢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長達二十餘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於一統。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使後漢一朝成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新莽末年,天下的亂象已現,劉縯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而劉秀卻持謹慎的態度以觀時局。據《太平禦覽》卷九十引《東觀漢記》載:“上深念良久,天變已成,遂市兵弩”,可見劉秀起兵是經過瞭深思熟慮和謹慎決斷的,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決定瞭日後劉縯、劉秀兩兄弟截然不同的結局。
因為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郡的舂陵鄉起兵,故史稱劉秀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傑,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這也成為瞭後世演義中的一段佳話,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後經過激戰殺死瞭新野尉,劉秀才有瞭戰馬。為瞭壯大聲勢,加強反莽力量,舂陵兵與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中的最大的主力進行瞭聯合,從而擴大瞭相互的力量,並與新莽的征討大軍激戰,大破莽軍,並擊殺瞭新莽大將甄阜、梁丘疵等人。新莽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建元“更始”,劉玄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