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著名才子孔融和禰衡忘年之交的故事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父子兩宰相”張英張廷玉傢訓:終身讓路,不失尺寸
《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喜歡為學,博覽群書。建安年間,獻帝在許昌建都,孔融在許昌為官,累次遷升到“將作大匠”(官名,相當於大良造,到漢朝時已無實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是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孔融見曹操野心越來越大,到瞭不能忍的地步,因此總是寫奏章諷刺曹操。曹操忌憚孔融的名聲,也不能拿他怎麼樣。山陽郡守郗慮,見風使舵,以一點小錯誤上奏請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機羅織罪名,構陷孔融,說:孔融曾經與禰衡大放厥詞,互相吹捧,禰衡說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說禰衡是“顏回復生”。犯瞭大不敬之罪,於是竟然被害。孔融和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璃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公幹,並稱建安七子。其餘六子皆與曹操兒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為掾屬,隻有孔融為漢盡命。
平原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德州臨邑德平鎮)人。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自以為有文才善言辯,(典故大全)桀驁不馴,喜歡諷刺時事,詆毀權貴,隻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愛他的才華。禰衡剛剛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歲,於是結為好友。孔融著有《薦禰衡表》,向曹操稱贊他。曹操也想見他,但禰衡一向看不起、厭惡曹操,就自稱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對曹操還多有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