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漢史:晁錯為何在西漢居功至偉?徙民實邊盡顯他的睿智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劉恒在位多少年 漢文帝劉恒後面的皇帝是景帝嗎
晁錯作為西漢著名的政治傢、文學傢,在漢景帝時期官至禦史大夫,可謂是景帝最寵信的臣子之一。晁錯之所以能身居高位、史書留名,與他在政治方面的真知灼見是分不開的。今天小王就單獨為大傢講講晁錯推行的徙民實邊政策,此政策的制定與推行充分展示瞭晁錯的政治遠見和睿智思想,令人嘆服。
徙民實邊,可以理解為把內地人口大批遷往邊疆居住,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瞭鞏固邊疆,加強國防,抵禦匈奴等族的入侵。在戰亂連連的秦漢時期,軍隊能打到的地方並不能算得上是國土,隻有百姓居住的地方才算國土。
其實徙民實邊的政策並非晁錯首創,早在先秦時期,楚國就曾大量遷徙人口到邊境,秦始皇統治時期也實行過相關的移民政策,但是取得的效果都不太好。為什麼呢?小王這就為大傢分析一下。
西漢以前的徙民實邊政策,並沒有結合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隻是一味將老百姓強行遷徙到邊疆之處。而邊疆之處多貧瘠,老百姓生活在這裡連地都種不瞭,生存都成問題,因此大部分人都腳底抹油能溜就溜瞭。另外,朝廷派去管理邊境的官吏,往往是降職的官員,這些官員對自己的前途已經不抱什麼希望,抱著混日子的態度做官,老氣橫秋不求上進,怎麼能將邊境的人民治理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