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衰敗的關鍵:嘉慶帝是個平庸的好人
文章分類:清朝
嘉慶皇帝的二十多年統治,就在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尷尬中過去瞭。
二十多年間,雖然經常心灰意懶,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松過權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不倦地處理政務。
其實,這種勤奮已經成瞭一種慣性,成瞭一種“懶惰”著的勤奮。他弄不明白為什麼他越努力,形勢就越糟。他不明白他已經在中國歷史上找遍瞭所有藥方,為什麼還是不見效。越到後來,皇帝越對扭轉社會大勢喪失瞭信心,他已經成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表面上,他一天到晚,一刻也不休息。實際上,他已經習慣於不動腦子,讓祖宗為自己動腦子。“體皇考之心為心,本皇考之治為治。”隻要祖宗說過或做過的,他都依樣畫葫蘆地執行貫徹。
到瞭晚年,他的“守成”“法祖”已經升華到如此高度,那就是每天都死按“實錄”辦事。
嘉慶二十年(1815年),禮親王昭璉因小事將其屬下人等禁押在王府之內,嚴刑拷打,手段非常殘酷。皇帝聞知十分生氣,判昭璉革去王爵,圈禁兩年。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六月,皇帝早起恭閱康熙“實錄”,看到內有平郡王納爾圖打死無罪人又折二人手足一事,當時康熙的處理方案是革去王爵,免其監禁。禮親王案遠較之平郡王案輕,於是皇帝當日下旨,改變前判,“敬承傢法”,將昭璉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