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地名故事——石宰相屋的來歷與石良獻糧
1368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的即太祖位,原吳王府臣僚升格為新皇朝的將相,文武功臣加官進爵,授予莊田,皇族死的活的全封王,一夜之間新添瞭幾佰、幾仟傢新的王公貴族。皇族文武官僚、地主傢族便組成瞭新的統治階級,執行統治的是朱元璋的朱傢皇朝,在地方設巡檢司。
明初,百廢待興,長期的戰爭破壞,民多逃亡,人口減少是普遍現象,很多地方城野空虛,田地荒蕪,成為無人之地。朱元璋怕皇權傍落,一方面起用新地主階級和文人做官,以猛治國,賢良不分,善惡不辨,功臣多被無辜殺害。另一方面靠皇族的威力,保身立業,大搞屯田,實行軍屯民屯,荒田系在官之列,建立穩定可靠的糧食基地,充實軍糧,省費用,減財負。在內地衛所二分守城,八分屯種,對移民屯田,開墾的荒地,承認產權,補貼耕牛、種子。宿松曾是朱元璋與陳友諒對峙過很長時間的地方,雙方爭奪和交戰激烈。朱元璋在宿松龍湖集結舟師,訓練過水兵,又在佐壩及洪嶺一帶屯兵軍墾。更有宿松的石良、陳漢兩將軍在朱元璋的西征和南征以及激戰鄱陽湖之中,尤在組織糧草與運輸等後勤保障上,都作出過重大的貢獻,立下汗馬功勞,更何況朱元璋當年向石良有過“誰送糧封宰相”和向陳漢也有過“真心送糧,封侯封相”的許諾。這些朱都記憶猶新。沒有忘記。但朱元璋的許諾太多,不可能都兌現。對石良、陳漢這類人怎樣封,直拖到洪武三年,朱元璋硬是來瞭個一箭雙雕的辦法,一方面為兌現承諾,穩定皇權,多封一些虛設無實權的官職。另一方面通過就地原籍封賜,利用這些貴族為貫徹實施軍屯民屯政策服務,在原來的基礎上給以更多的享受和特權。如封石良為武節將軍,在宿松屯田千戶所,管軍正千戶,做領兵元帥,並特許在傢鄉,按規格建九重的官廳“相府”,賜封“田園宰相”,石傢“宰相屋”也因此而名。期間又賜封陳漢為南京大都督斷事,授奉議大夫,署庸田令,賜采地。這些都在石良和陳漢的預料之中,並都安於現狀。而以石良為代表的“田園宰相”及石傢“宰相屋”既有軍屯的性質又有民屯的色彩。還有朱元璋在宿松的民屯主要是來自江西的移民屯田,直到明永樂年間,先後共從江西移民96姓遍佈宿松全境,其中尤以洲地為最多。移民多以姓氏設營圈地屯田,如今洲區的程營、王營、占營、史營等即是當初以姓氏設營圈地民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