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劉賀的梳妝打扮之絲帶與革帶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走陵讀史 | 統一新羅時代王陵前石人研究
在漢代的服飾制度中,綬帶、絲帶又稱大帶)與革帶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服飾。這些帶子的作用,一是系在衣服上實用,二是搭配色彩鮮艷美觀,三是標志身份。綬帶、絲帶與革帶,海昏侯劉賀都曾經使用過。
綬帶的等級最高,上至皇帝下至三公九卿和各級官員,都要佩綬帶。漢代規定,一官一印一綬。如丞相、太尉、禦史大夫、前後左右將軍等,秩即官階和級別)萬石,金印紫綬;中央九卿、地方郡守等,秩二千石,銀印青綬;諫大夫、博士等,秩二千至六百石,銅印墨黑)綬;縣長、縣丞、縣尉等,秩六百至二百石,銅印黃綬。見《後漢書·百官志》)
除瞭顏色不同外,綬帶的寬窄與長短也是有區別的。據《續漢書·輿服志》記載:帝王黃赤綬四采,黃赤紺縹,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諸侯王赤綬四采,赤黃縹紺,長二丈一尺,三百首;公侯將軍金印紫綬二采,紫白,長一丈七尺,一百八十首。這裡的“首”是經絲密度的單位,單根絲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綬帶寬六寸,首多者絲細密,首少者絲粗疏。由於綬帶較長,需要在身上纏繞起來,無形中增加瞭美感和威嚴。官印裝在方形的鞶pán,音盤)囊中,用綬帶纏在腰間。昌邑王劉賀當上皇帝後,史書中說“王受皇帝璽綬,襲尊號”。而27天後被廢黜時,霍光“即持其手,解脫其璽組,奉上太後”。璽組就是璽綬,由於綬帶比較長,需要霍光抓住劉賀的手臂才能解脫。而廢黜劉賀的一條理由是“取諸侯王、列侯、二千石綬及墨綬、黃綬以並佩昌邑郞官者,免奴。”意思是給從昌邑帶來的郞官都頒發瞭高等級的綬帶,這就是罪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