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為何會輸給燕王朱棣?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哥倫佈與蒙古達延汗
他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生性仁厚,他衷心向往施行仁政,然而,內亂沒有給他機會,原來所謂的“靖難”不過是權利的遊戲!
他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出生於公元1377年12月5日,年號“建文”,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個兒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朱標原配常氏死瞭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嫡長孫。
朱允炆他從小聰明好學,極其孝順。十四歲時,朱標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晝夜不離開一步。這樣持續瞭兩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
他生性仁厚,性情溫文爾雅。他由於自幼熟讀儒傢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父同樣溫文爾雅,即長皆與寬大著稱。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
那麼,就是這樣一個仁厚的皇帝所因何事與他叔父朱棣起爭端呢?其實,這事要怪還得怪建文帝他爺爺朱元璋,在1370年以後,明太祖陸續分封瞭他年長的九個兒子其中包括朱棣),把他們封在西北邊境和長江中部,王位世襲;這些藩王都是用來作為抗擊蒙古侵略和鎮壓叛亂的支柱。王子們都享有巨額年俸和廣泛的特權;雖然他們在法律上對境內平民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權力,但他們每人都節制三支輔助部隊,其人數在3000到1500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