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學宗地張載祠(足跡)
文章分類:西晉

在位於陜西省寶雞市眉縣縣城東26公裡處的橫渠鎮,一座以宋式為主,兼有明清特色的院落靜謐而厚重地駐居在街巷一隅,這便是大名鼎鼎的張載祠,也是橫渠書院所在地。祠中松柏掩映,鬱鬱蔥蔥,一棵高9.3米的張載手植柏穿越古今,昭示著祠堂的厚重與深沉。柏樹枝幹盤若蛟龍,雖歷經近千年,至今仍煥發生機,青枝直指天空。
清明節前夕,記者探訪張載祠,見到一批批遊人漫步祠中,聆聽著工作人員講解“橫渠四句”,品讀“東銘西銘”。
千年古祠紀念先儒
張載,原籍大梁今河南開封),天禧四年1020年)生於長安今陜西西安),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是北宋理學創立者之一,也是關學宗師。其為後世留下的“尊禮貴德”的人文價值、“橫渠四句”的太平理念、“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影響深遠,至今仍在發揮著積極作用。
張載少時讀書、晚年隱居講學的崇壽院今被改為張載祠和橫渠書院,保存瞭自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建祠以來的“後祠前書院”格局,占地20畝,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0國道、法湯高速、環山公路自周圍穿行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現存建築物有山門、講學堂、正蒙殿、書院樓、橫渠講堂、碑亭等。院內至今仍保留著7棵千年古柏及50餘幢石刻。康熙皇帝禦賜的“學達性天”牌匾,成為橫渠書院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