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甲午戰敗之後,光緒和群臣痛哭卻沒有哭到點子上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劍,看都出是位高手!
晚清拾遺錄六):鳥入樊籠。
光緒的一生,是晚清這扇珠簾上最晦暗的一顆。他曾喜歡自稱“常八九”,也就是一生八九不如意。慈禧太後讓他娶誰,他隻好娶,太後反對變法,他隻好束手就擒,太後要立大阿哥,他隻有贊成。對於光緒來說,他唯一的優勢就是年輕,他可以等待時間的宿命,然而結果是比慈禧先行隕命,實屬悲哀與無奈。但是兩宮之間的針鋒相對,是在甲午戰爭中才差點撕破臉。在光緒親政後,一直都想有所作為,然而晚清這間破屋的真實狀況,年少輕狂的光緒雖說不是兩眼一摸黑,熟諗程度和慈禧相比絕對是稚嫩。在兩宮的角力中,兩大山峰之下分別是南派的翁同龢與北派的徐桐,以及這些晚清重臣麾下的若幹宦海嘍羅。
但是,甲午戰爭背後清廷廟堂的詭譎,則不是這兩大陣營的纏鬥。李鴻章是慈禧的人不假,但是背後的淮軍與北洋水師則更是被李鴻章視為私產,也是其可以在廟堂立足的依靠所在,甚至尾大不掉連清廷都不得不忌憚。翁同龢背後自詡清流的士大夫們,更是不安穩的因素所在,除瞭妄自尊大的吵鬧,就剩下發聲為光緒聲援。歸根結底,除瞭臥榻之側懷著狼子野心的日本,這些廟堂之上的角兒同樣讓慈禧寢食難安。李鴻章清楚慈禧是為瞭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而挪用,雖然心中不滿但是也隻能默許,翁同龢則是守著沽名釣譽的浮名不願撒手,以為自己的仗義執言可以讓慈禧有所好感,更是在光緒面前納下一份沉甸甸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