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以莊解莊
從哲學史的角度來講,王夫之可以被稱為是一位“後理學”的儒者,因為其在拒斥佛老、批判程朱陸王的過程中皈依瞭張載的思想傳統。王夫之不僅反對“強儒以合道”、“強道以合釋”,而且確信老子的學說賢於佛學,莊子又克服瞭老子的偏頗。在其晚年所撰寫的《莊子解》中,王夫之遵循“以莊解莊”的方法深度解讀瞭莊子思想,提出莊子思想的宗旨是“休乎天均”,並對“道”、“逍遙遊”、“心”或“神”、“葆光”等術語展開評論。
盡管王夫之關於莊子與老子的評論頗多,然而隻在《莊子解》中才講明瞭二者的區別。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撰寫《老子衍》和《莊子通》,王夫之對於老子和莊子的問題意識和論證方式皆有深刻的理解;二是對《莊子》的文本結構以及實踐主張的探討,成為王夫之辨別老子和莊子思想之異同的基本依據。
按照王夫之的理解,老子思想的弊端在於把法則性的“道”與天地萬物分離開來,正如仁與天地、風與橐籥那樣彼此有別,然而莊子則援引渾天學說對老子的“道”加以修正:“莊生以此見道之大圜,流通以成化,而不可以形氣名義滯之於小成。”“道”被當作是變化不已的大全,或者說,是指生生不息的天地萬物本身。此外,王夫之承認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張載的“清虛一大”之說與莊子的道論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指出他們的實踐主張存在著重大分歧:“但君子之學,不鹵莽以師天,而近思人所自生,純粹以精之理,立人道之極;則彼知之所不察,而憚於力行者也。”周敦頤、張載所建構起的“君子之學”,是參照“天”的生生不息來思考人倫規范體系。相反,莊子隻是一味地效法“天”的自在,以至於忌憚遵循人倫規范。通過對比《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宗旨,王夫之指出《莊子》不同於《老子》,“別為一宗”,並將《莊子·內篇》當作解讀莊子思想的核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