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為什麼能與父親並稱“二王”(附玉版十三行及手札墨跡本)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王羲之此書,據說連唐太宗都要不到真跡!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東晉著名書法傢、詩人、畫傢。官至中書令,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42歲病逝後,安帝便追贈王獻之為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他先做駙馬後當國丈,官做得大極瞭,這方面比他父親王羲之牛多瞭。
在書法造詣上,王獻之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前人評論王獻之的書法為"丹穴凰舞,清泉龍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