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曹操都有過反復無常,唯利是圖的事跡,為什麼隻有呂佈會被貼上這倆個標簽呢?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武神趙子龍公孫瓚結局 公孫瓚是誰演的
那是因為鹵煮你在用現代觀念評價古代道德。
呂佈之所以背上千古罵名,其中最重要一條就在於呂佈“義子”的身份。
你要知道,古代社會,那是“三綱五常,孝道為先”。如果一個人的某個行為是基於孝道,那麼無論這個人做瞭多麼天怒人怨的事都是可以原諒的。就比如徐庶,歷史上徐庶可是在長坂坡劉備落難最危險的時候棄劉備而去的,而且真實歷史上徐庶既沒有“回馬薦諸葛”,也沒有“進曹營後一言不發”,人傢最後可是在曹魏那邊混的風生水起的。然而徐庶不但歷史上評價不低,而且到瞭《三國演義》還拼命洗白。
而相反,如果一個人所作所為有悖於孝道,那麼無論這個人其他方面多好都會背上千古罵名。
呂佈就是醬紫。
呂佈在丁原、董卓那裡時,身份並不是單純的“部將”,而是“義子”。
與現代人“義子”隻是一個單純的稱呼不同,“義子”在古代那可是實實在在有繼承權的、真真正正的僅次於親兒子的存在,如果和“義父”關系好,“義子”甚至可以達到超過庶子、與嫡子比肩的程度。
而呂佈,拜瞭兩個義父,又先後把兩個義父都殺瞭,這恰恰就觸犯瞭古代道德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