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書】清白留世間 名節傳千古——文天祥、於謙與袁崇煥的人生境界及官德思想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明代第一大儒”方孝孺其人其事

編者按:學習宣傳古代清官廉吏的道德風范,對教育引導廣大黨員領導幹部牢固樹立公仆意識、憂患意識、節儉意識,真正做到一心為公、一切為實、一身正氣、對黨忠誠,更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三位先賢都是好學力行、知行合一的典范,因為志向遠大所以勤學苦讀,因為勤學苦讀,最終都實現瞭自己的志向抱負。
文天祥傢境出身比較優裕,但是他自幼刻苦讀書,而且極其的聰明。文天祥20歲就考中進士瞭,中國歷史上能在20歲前考中進士的人是很少的。文天祥這次考試正好宋理宗趙昀親臨考場,也可以說由他親自主持。這次考試是考對策,就國傢面臨的重大問題提出對策。文天祥做瞭一篇論文,題目叫“法天不息”,中心意思就是詮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史書記載說他沒有草稿,洋洋萬言,一揮而就。一氣呵成,一字不改,那個思路得多清晰。當時的主考官叫王應麟,是非常有學問的人,看瞭這個卷子以後就有一個評價,說“古誼若龜鑒”,是說可作為皇帝的鏡鑒,還有五個字,“忠肝如鐵石”,就是說文天祥對朝廷的忠誠像鐵石一般堅硬。宋理宗看瞭這個卷子之後非常感動,欽點文天祥第一名狀元,同科取瞭601名進士,榜首就是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