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時《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賞析
LOT913
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
絹本手卷
出版:《嘉德二十年精品錄 古代書畫卷 一》P54-57,故宮出版社,2014年。
著錄:
1.《石渠寶笈初編》卷六,《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第一冊P626,上海書店,1988年。
2.《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 · 賞溥傑書畫目》第九頁,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1934年。
39.5×192 cm 約6.8平尺
我國北方廣漠的草原,古代有不少遊牧民族生活其間,特別在五代以後,契丹等族的領地擴張到長城以內的廣大地區,和中原政權時戰時和,胡漢民族間的接觸和交流更為密切。他們的生活和形象也在繪畫中得到表現,從唐末起“番族”成為富有特色的專門的題材,現存宋人摹本《四獵騎圖》便是屬於此類作品。
《四獵騎圖》原藏清宮,《石渠寶笈》第六卷著錄,絹本設色,表現邊地民族行獵中的情景,畫傢並未簡單地畫其馳馬打獵,而是別出心裁地表現人物行獵中的種種神情儀態。開卷一人正執弓纜轡騎馬而行,他興致勃勃地仰面前視正奔向獵場,第二騎貯立於青鬃馬旁,一手架鷹,另手作調理之狀,作著獵前的準備,馬的馴服與人物註視獵鷹的眼神表現的頗精妙入微。第三騎繪獵手騎在馬上仰望天空若在搜尋獵物。馬四肢直挺作靜止態,人物胡須、皮帽上的紅纓及馬之鬃尾均在風中飄拂,取得靜中有動的效果,從而加強瞭畫面的生動性。第四騎的馬上掛著獵得的黃羊等物,獵手手拿箭桿檢視,若在準備下一次捕獵活動,那一眼睜一眼閉的的神情及馬獵後疲憊之狀刻畫的令人擊掌叫絕。全卷由四拼絹片組成,可知原來應為冊頁,後來改裱成卷,然就現狀感覺而論,仿佛四騎在同一廣闊之荒野上行動,擴大瞭空間,行獵過程隨著時間的流動逐一在畫面上呈現,從這一點看改造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