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 不 冤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王莽穿越的又一鐵證,“坦克”和步兵協同作戰
“初漢三傑”中,韓信為漢朝的建立功勞最大,其軍事才能無人能及,卻最終不得好死,司馬遷在《史記》中質疑其死,說“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意思是當初韓信手握重兵可左右楚、漢的局勢下都沒有變心,難道還會在解瞭兵權時造反嗎?
三傑中韓信較蕭何、張良同劉邦私交最差,出身也較二人低微,因在項羽旗下不得重用才半路追隨劉邦的。《史記》記有韓信在鄉下做百姓時“貧無行”,他不但窮而且品行也不太好,所以“不得擇為吏”,這一點可以反映出在秦未未大亂時,秦朝的基本法令和規章制度還是能夠得到執行的,底層公務員選撥必須過“品行”一關,由於韓信不招人待見,故而不能舉薦為官,即是最小的村長也不行。美男子陳平倒有瞭例外,陳平私通其嫂卻因他在莊上逢年過節分肉時,分得公平合理老幼皆喜,大傢把這點污點忽略不計,認為他很好,這叫欲先得之必先舍之。但韓信沒這麼圓通,也沒憐憫的心態,自恃才高也懶得去找工作,常在一亭長傢蹭飯,秦時亭長也相當於鄉副科級幹部瞭。亭長自個倒無所謂,不就吃點飯嗎,堂堂一鄉長也養得起,但亭長妻不幹,時間久瞭就生反感,趁他沒回把飯吃瞭,不留給韓信,韓信見狀心中自然也明白,再也不上亭長傢蹭飯瞭。這一點從側面也反映瞭韓信“無行”不能為官的基本條件,不能違背秦朝法令原則,否則,亭長用自身關系就可按排韓信一個村長之類的職務,也解決瞭他在傢蹭飯的問題。亭長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