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張懷民的關系 蘇軾晚年是如何度過的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宋朝風流才子柳永 一生究竟經歷瞭哪些傳奇
蘇軾(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或和仲,號東坡居士,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進士及第的蘇軾在宋神宗統治時期,曾經在鳳翔、杭州等地先後擔任過職位,但是在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鬧出的“烏臺詩案”中,因為被政見不同的官員指責誣陷,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張懷民像
張懷民字夢得,和蘇軾是同時期的北宋官員,在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被貶謫到黃州,比蘇軾被貶的時間晚瞭三年,開始的時候居住在承天寺(現在湖北省黃岡縣南部)之中。蘇軾和張懷民本來就是至交好友,又因為先後被貶到黃州,感情更加真摯深厚起來。
蘇軾曾經做過一首《記承天寺夜遊》說的就是他和張懷民的事。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是說蘇軾在明月當空的夜晚裡思緒萬千,突然想起瞭同在黃州的張懷民,便直接奔承天寺而去。正好張懷民也沒有睡著,兩個人便一起在承天寺夜遊,一邊散步一邊觀察著夜晚裡周邊的景色,從詩詞歌賦談到最後的人生理想,蘇軾感嘆悵然之下作瞭這首詩,同時也是想表達自己在人生低谷抑鬱之時,感嘆知音難尋從而也間接的表達瞭自己心中對社會問題的憂慮、對國傢統治者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