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范仲淹傢族因何800年不衰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誦讀蘇東坡全部348首詞,體驗一代文豪的快意人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這個名字,從我們認識他起,就是一個傳奇:在佈衣時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疆為名將,在朝廷又為良相。他被同時代的人稱為“本朝人物第一”,朱熹更是尊其為“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不過,更讓後世之人為之高山仰止的是范氏傢族800年興盛不衰的千古傳奇。今天看來,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范仲淹留下瞭好傢風。
自立,是這個傢族立足的根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中的這一句經典,向來被中國人當做安身立命的根基。越是有遠見的傢長,越是明白一個傢族的延續必須學會自強自立。
公元1051年,一代名臣范仲淹離世,宋仁宗親書“褒賢之碑”,贈兵部尚書,謚號文正,追封楚國公。可就是這樣一位位極人臣的朝廷顯貴,卻沒有給後世子孫留下半點財產,甚至死後連一所像樣的居所也沒有。
而這隻不過是他一生恪行自強自立的一段剪影。
北宋僧人釋文瑩的《湘山野錄》中曾記載過一則名為“斷齏畫粥”的典故:
范仲淹少年求學時,因傢境貧寒,常常食不果腹。他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