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謚號廟號,這些你搞懂瞭嗎
文章分類:西周
你也會想看的:西晉滅吳第一功臣王浚的功績為何被抹殺? 還差點掉腦袋
古代皇帝都有些謚號或廟號,如李世民稱“唐太宗”,明朝第三個皇帝朱棣稱“明成祖”。明成祖在位時改年號為“永樂”,從1403年至1424年,前後共22年,所以明成祖也叫“永樂皇帝”。那麼廟號和謚號有什麼區別,年號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謚號是古代皇帝死後,後人對他們的稱謂,比如漢武帝、光武帝、隋煬帝,皆以“帝”稱。廟號在唐以前則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稱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其餘的稱帝。在隋以前,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制,隻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人廟奉祀。唐以後,每個皇帝才都有瞭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