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眼裡,伯夷叔齊是怎樣的人?
文章分類:商朝
你也會想看的:用政績評古代十大宰相,諸葛亮第七,薑子牙第四
伯夷、叔齊,在《論語》中多次出現,並都得到瞭孔子的贊頌。至於孔子為什麼要這麼贊頌伯夷、叔齊呢?先看看《史記》——《伯夷列傳第一》——怎麼記載的。
商末時,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伯夷是長子,叔齊是第三個兒子,至於第二個兒子,名字不傳,《史記》中也隻是叫做“中子”中間那個兒子,按“伯仲叔季”的排名,應叫仲某某)伯夷雖然是長子,但國君想把王位傳給老三叔齊,國君死之後,叔齊讓位於伯夷,伯夷認為這有違父命,於是出走,叔齊也不肯當國君,於是也跟著避位而走,孤竹國也隻好立第二個兒子為王。
兩人出走到北海,和東夷人一起生活,後來聽說西伯昌周文王)善養老人,於是就打算去周國居住。沒想到這時周文王去世瞭,周武王正興兵伐紂,二人拉住武王的馬而進諫,說:“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斥武王是不孝不仁之人,武王的兵卒打算抓住他們,被薑太公制止,說:“此義人也”,把他倆扶到路邊就離開瞭。
後來周武王滅商,天下都歸周國,而伯夷、叔齊以吃周國的糧食為恥,逃隱到首陽山下,靠采野菜為生,等到快餓死的時候,作瞭一首歌《采薇》:“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最後餓死於首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