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路上頌黨恩】加入川劇特色 原創多媒體兒童劇《哪吒》重溫童年記憶
文章分類:商朝
你也會想看的:紂王被姬發砍下頭顱掛於白旗之上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見習記者陳荷
頭戴乾坤圈,臂繞混天綾,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他,就是傢喻戶曉的少年英雄哪吒。“哪吒鬧海”的神話故事,我們耳熟能詳,10月15日晚,“復興路上頌黨恩——四川省十月演展季”的舞臺上,原創多媒體兒童劇《哪吒》,也為成都觀眾上演瞭一出精彩的“哪吒鬧海”。該劇取材於“哪吒鬧海”的神話故事,在音樂、打鬥場景上大膽植入川劇藝術形式,好玩又好看,現場的小朋友們樂翻瞭天。
綿陽江油市有豐富的哪吒文化內涵,被稱為“哪吒文化發祥地”,每年舉辦隆重的海峽兩岸哪吒文化交流活動,影響深遠。《哪吒》劇中涉及的主要場景如陳塘關、翠屏山、金光洞等,是江油傢喻戶曉的地名。“融入本土文化,有川劇特色,是這部兒童劇的一大亮點。我們在音樂、打鬥場景有效融入本土文化的特征,創新植入川劇藝術形式,包括川劇中的變臉、打鬥,少數民族的羊皮鼓等,好玩又好看。”說到該劇的亮點時,導演沈亮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