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鳴,三年不飛”的楚莊王為何之後“一鳴驚人”?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秦穆公失馬 分食馬肉三百多農夫救秦穆公
楚莊王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他羋姓,熊氏,名侶,於公元前613年即位。在位的23年裡,他勵精圖治,不僅使楚國實力驟增,問鼎中原,自己成為叱吒風雲的一代霸主,還以自身優秀的政治品德和人格魅力被後世有識之士所敬仰。
即位之初:三年不鳴,三年不飛
楚莊王最為大傢熟知的,應該是“一鳴驚人”的故事。
史書記載,他即位之初的多年裡,沉溺於酒色玩樂,不問朝政,而且下令大臣不許進諫,否則死罪。有一位叫伍舉的大臣不忍社稷衰敗,於是想瞭個用謎語進諫的辦法。伍舉去見莊王,說:楚國有隻大鳥,居於至高之處,三年不鳴,三年不飛,請問大王您知道它是隻什麼鳥嗎?莊王心裡明白伍舉的用意,於是回答說:此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