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識】康有為梁啟超反目
文章分類:清朝
歷史上,20世紀以來最負盛名的師徒康有為和梁啟超曾由親密走向反目。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流亡日本之際,二人的師生關系陡然直下。流亡日本之際,康有為手捧自稱是光緒皇帝縫在衣服裡的所謂“詔書”,繼續宣傳他的保皇主張。梁啟超的政見卻發生瞭顯著變化,從保皇轉向革命。這段時間,他與孫中山、陳少白等革命黨人的來往開始密切,有時甚至在三更半夜還擁被長談,結果便有瞭合作組黨的計劃。梁啟超還召集其他同學,聯名致函康有為,勸他退休。不久,康有為嚴令梁啟超離開日本到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宜,顯然是具有“發配”之意。武昌起義爆發後,康梁的矛盾越來越大。在致康有為的信中,梁啟超說,“數月來,和您議論起時事,總是出現矛盾,很難領會您的意思,最後隻能在表面上答應,回到傢後,頭痛目眩……”
1912年元旦,民國成立。康有為加快瞭讓溥儀復辟的步伐。與康有為積極復辟相反,梁啟超堅決維護民主共和。張勛復辟一發生,梁啟超立即隨段祺瑞誓師馬廠,參加武力討伐。他不僅代段祺瑞起草瞭討逆宣言,而且以個人名義發表反對通電,斥責康有為是“大言不慚的書生,對政局絲毫不清楚”。據說通電寫好之後,有人擔心會破壞師生友誼,梁啟超卻理直氣壯地回答道:“師弟自師弟,政治主張則不妨各異,我不能與老師共為國傢罪人!”康有為在張勛復辟失敗後,不僅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將怨氣發泄在梁啟超身上,咒罵他為“梁賊啟超”,還寫詩將他比喻為專食父母的梟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