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楚莊王欲伐越 雖有失誤也個有智慧的霸主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醢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瞭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瞭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河北省《博野縣志》載:其墓在博野蘆村,毀於大躍進時期。
人物生平
簡介
扁鵲,戰國時醫學傢。扁鵲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扁鵲(活動期公元前4世紀初)中國戰國時期的醫學傢。學醫於長桑君。有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反對巫術治病,總結前人經驗,創立望、聞、問、切的四診法。而且,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的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的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的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他遍遊各地行醫,擅長各科,在趙國為“帶下醫”(婦科),至周國為“耳目痹醫”(五官科),入秦國則為“小兒醫”(兒科),醫名甚著。後因醫治秦武王病,被秦國太醫令李醯妨忌殺害。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戰國策.卷四秦二》裡載有他的傳記和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據《漢書.藝文志》載,扁鵲有著作《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