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身敗名裂,日本首相給他的評價為何極高?
文章分類:清朝
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李鴻章算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對他的評價有很多,誇他的,說是賢相。罵他的,說是奸賊。不過,要說對李鴻章評價最貼切的,除瞭為李鴻章立傳的梁啟超,剩下的,應當就是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日本內閣總理,在近代日本追求維新變法上,做出瞭巨大貢獻。尤其是在日本憲法上的貢獻,更是被尊稱為“日本憲法之父”。伊藤博文跟李鴻章之間,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位居高位,各自在國內推行變法,希望讓各自的國傢富強起來。
不過,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清軍戰敗,緊跟著就是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瞭《馬關條約》。這場戰爭,伊藤博文絕對是實實在在的勝利者,李鴻章不僅簽下瞭喪權辱國的條約,多年推行的洋務運動,也宣告徹底破產。李鴻章隻能自嘲,自己這麼多年,隻是幹瞭一個裱糊匠。不過,面對戰敗後的李鴻章,伊藤博文給瞭極高的評價。伊藤博文跟李鴻章的評價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