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何以能在2100多年前完成“鑿空之旅”?答案在這五點上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史記|韓信看透項羽的婦人之仁,為何看不穿劉邦的毒辣?
2017年5月14日,習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演講,在揭示絲綢之路源遠流長的歷史時指出:“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瞭‘鑿空之旅’,這就是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為什麼能在2100多年前完成“鑿空之旅”的壯舉?
請關註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報道——
資料圖。
軍功閃耀“鑿空之旅”
■趙少明
2017年5月14日,習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表演講,在揭示絲綢之路源遠流長的歷史時指出:“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國漢代,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瞭‘鑿空之旅’,這就是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張騫之所以能在2100多年前完成“鑿空之旅”的壯舉,在於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時所體現出的五點精神風貌:
一是位卑不忘報國、立志以身許國。漢武帝遣使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絡西域的大月氏結成抗衡匈奴的政治軍事聯盟,“斷匈奴右臂”,解除匈奴對西漢安全的威脅。簡言之,遣使出使西域是一項有助於維護西漢安全的國傢戰略,這是一次征程險惡、具有探險性的外交使命,是一次兇多吉少、充滿犧牲的遠征。面對國傢戰略使命,一個缺乏愛國報國精神的人,一個缺乏以身許國、為國犧牲精神的人,是絕對沒有膽略和勇氣承擔起這一國傢使命的。漢武帝征募出使西域人員時,社會地位卑下、身為漢廷普通郎官的張騫,位卑不忘報國,毅然應募。明知征程險惡仍義無反顧。張騫志願應募的壯舉,彰顯出其位卑不忘報國的愛國精神和以身許國的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