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還不知道吧,其實馬謖是被諸葛亮害死的
文章分類:蜀漢
你也會想看的:劉備麾下的五虎上將之一,揭秘正史中真實的黃忠
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傢,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在演義中,馬謖長於戰爭理論、戰略部署和戰術安排,但是缺乏實戰經驗。街亭一戰中,他擔任先鋒,不聽取副將王平的建言,一意孤行,犯瞭兵傢大忌,導致蜀軍慘敗。由於他立下瞭軍令狀,諸葛亮不得不將他處死以正軍法,“揮淚斬馬謖”後,諸葛亮也自求降職,承擔北伐失敗的責任。馬謖是馬良之弟,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也曾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魏將張邰,諸葛亮退軍漢中,軍法處死終年39歲。同時,蜀國的內部集團是不穩定的,有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存在,因利益的分配不均而造成的種種問題,是難以調和,也是不可調和的,為瞭平衡這一部分人的不平及過多的怨言,顯示對各人的公平。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馬謖必須成為平衡各方的犧牲品。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死於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