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慶歷新政”的失敗:皇室傢族勢力的制約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馮京拒聘“國丈婿”
范仲淹在宋真宗時代進士及第,開始為官生涯。宋真宗也許因為自己的登基過程比較驚險,因此,當瞭皇帝之後,經常私心膨脹,以圖彰顯自己的地位,例如他過於信佛信道,偽造“天書”,大搞封禪等。大致說來,中國歷史上凡是過於信佛信道的皇帝,都不能算一個好皇帝。古人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說,皇帝但凡私心私欲公開顯露,一定會形成逢迎的趨勢。好皇帝的標準基本上是私心私欲能夠受到大臣的控制。但是,宋真宗時代沒有做到。雖說宋朝的“祖宗傢法”要求公心為上,但實踐起來也並非一帆風順,宋真宗朝算是一個典型,尤其是宋真宗寵信劉皇後,開瞭宋朝後妃幹政的先例,差點釀成第二個武則天,這在前面的章節已經說過,這裡要強調一下,它也是導致范仲淹新政失敗的深遠原因。
宋真宗死後,劉皇後成為劉太後,宋仁宗年幼繼位,劉太後大權獨攬,垂簾聽政十多年,宋仁宗已經成人,劉太後遲遲不願歸政,直到劉太後65歲時病死,24歲的宋仁宗才擺脫瞭“兒皇帝”的命運。太後幹政,有做女皇的野心,遲遲不願歸政於長大成人的皇帝,在中國古代政治中,是不合常理的狀態,必然要遭到大臣乃至社會的反對。如果反對成功,那就是合理的制度戰勝瞭私心,如果反對不成功,那就是私心私欲占據瞭主導地位。宋真宗的私心私欲導致瞭劉太後幹政,像劉太後這樣有權利欲的“女主幹政”,要得到實施和維持,一定需要幫手。因此,劉太後擅權的結果是,朝廷中同樣有私心逢迎劉太後的“小人”得勢。而這些“小人”政治的結果,一方面成為范仲淹新政的改革對象之一,另一方面也成為范仲淹新政的一個重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