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宗周到黃宗羲:浙東學術在明末清初的發展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贄割完脖子竟然還在聊天:七十老翁何所求
浙東學術自明儒王守仁首揭良知之學,其宗旨多與程朱學派不合。明末蕺山劉宗周,本良知而倡慎獨,“王門下惟蕺山一派獨盛,學風已漸趨健實。”[1]然而,自劉宗周卒後,浙東學術卻經歷瞭一場學術危機。這一危機既有來自於內部劉宗周諸弟子間的分化[2],又有來自於外部“尊朱斥王”學風的挑戰。本文即以劉宗周“慎獨”學說的產生、演變與流傳為線索,結合明末清初背景下的社會、思想與學術間的互動關系,通過考察浙東學術從劉宗周到黃宗羲的這一傳衍過程,探究浙東學術在明末清初得以一脈相傳的內在因素,揭示其在明清之際學術思想史上的重要影響。
一、劉宗周對道統的追溯與“慎獨”的提出
慎獨學說是劉宗周一生治學的宗旨所在:“先生之學,以慎獨為宗。儒者人人言慎獨,唯先生始得其真。”[3]雖然“慎獨”一詞並不是劉宗周所獨創,但他卻對其進行瞭新的闡釋,形成瞭有體系的學說。劉宗周慎獨學說實際上有一個產生和演變的過程,這與劉宗周所處的時代環境密切相關。追溯其源,則始於明萬歷年間“群小”亂政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