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與歐亞大陸的交易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中國古代天文人物——郭守敬
根據《紅星照耀中國》的記述,彭德懷曾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這樣說起自己的身世:他自幼富於反抗精神,六歲喪母之後又進入一個新學堂,接觸到一位提倡不孝敬父母的新派激進老師,這與他的想法一拍即合。當他回傢說起這些話後,其祖母“每逢初一月半、逢年過節、或者刮風下雨的日子”就跪下來禱告,祈求天雷打死這個不孝逆子。有一天晚上,他因為無法忍受祖母抽鴉片煙,起身把她的煙盤踢掉,她為之大發脾氣,要求全族公審,將他溺死。然而,當他後來從軍當上瞭團長之後,榮歸故裡時,也是這個祖母率全族迎出數裡地,竟當眾稱贊他“從小就很孝順”!
這是在我們評判歷史時時常出現的現象:後面發生的事,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對較早時發生的歷史事件的看法。這一點,對蒙古帝國史而言也是如此。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裡,對蒙古帝國的評價主要是負面的:雖然它開創瞭一個空前很有可能也是絕後)遼闊的陸基帝國,但那是以中國、波斯、阿拉伯及東歐等諸多古典文明的大規模破壞為代價的。這種評價典型地反映在它的奠基人和化身成吉思汗身上——他常常被諸如伏爾泰這樣的啟蒙主義思想傢們譴責為嗜血好戰的野蠻人,就算有值得歌頌的地方,那通常也是作為一個偉大的征服者。然而,近二三十年來,隨著“全球化”浪潮和世界史的興起,這種看法已被視為過時,取而代之的,是將這個征服帝國視為全球化進程的最早開辟者,成吉思汗也就順理成章地從世界征服者變成瞭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