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到來的鄱陽湖決戰:朱元璋先打強敵陳友諒後取張士誠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嘉靖皇帝套路深,徐太醫因為一個字,差點掉瞭腦袋
朱元璋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曾是一個落魄的和尚,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在元末農民大起義中,他乘時而起,後來居上,逐步剪滅群雄,十五載而成帝業,是繼劉邦之後又一個出身微細、起自草莽的平民皇帝。
朱元璋和劉邦、成吉思汗一樣,都屬於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大老粗”,但卻創造瞭許多知識分子望塵莫及的巨大功業,正所謂“老粗出人物”。而歷史上許多飽讀詩書、才情婉轉的人物如陳後主、隋煬帝、李後主、宋徽宗等即便子繼父業而登上皇位,也都在身名俱辱中淒涼收場,顯得極不稱職。
就朱元璋來說,歷史的悖論在於,他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卻善於從戰爭中學習戰爭,見事快,得計早,多謀而又善斷,比起漢末袁紹等多端寡要的人物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明史》贊譽朱元璋“當其肇造之初,能沉幾觀變,次第經略,綽有成算”,實非虛詞。
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的決戰,就是最能說明問題的一個典型案例。朱元璋在北定中原之前,在江南主要面對兩股勢力,一是陳友諒,一是張士誠。本來張士誠尤為逼近朱元璋的地盤,所以有人建議他先打張士誠。估計大多數人都會這樣想,先易後難,各個擊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