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期董源
文章分類:南唐
你也會想看的:風流南唐:為啥大周後周薔至死面不向外?
董源,又名董元,字叔達,江南鐘陵今江西進賢西北)人,在南唐任北苑即後苑)副使,世稱董北苑,為五代時期著名山水畫傢。沈括說:“江南中主時,有北苑使董源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又說董源的畫“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如源畫《落照圖》,近視無功,遠觀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晚景;遠峰之頂,悉有反照之色,此妙處也”。《宣和畫譜》也稱董源“所畫山水,下筆雄偉,有嶄絕崢嶸之勢,重巒絕壁,使人觀而壯之”。
董源山水畫的重要特點在於著色,因而景物富麗,人稱宛然有類似金碧山水著稱的李思訓的畫風。不過他的水墨山水也十分出色,宋米芾說:“董源天真平淡多……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鬱蒼,枝幹勁挺,咸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元湯厚說他“水墨礬頭,遠林疏樹,平遠幽深”。所謂礬頭,是指山水畫中山頂上的石塊,因形如礬石頂部的結晶而得名,畫之以增山峰雄峻之氣。董源在構圖方面的特點是“出自胸臆”,他“寫山水、江湖、風雨、溪谷,峰巒晦明,林霏煙雲,與夫千巖萬壑,重汀絕岸,使覽者得之,真若寓目於其處也,而足以助騷客詞人之吟思,則有不可形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