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清官的出現,與宋仁宗的仁恕與雅量分不開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宋·蔡襄尺牘三則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中國皇帝中,平心而論,他既不是奮發有為的英主,甚至也不是聲譽卓著的明君。但他最大優點就是寬容仁厚,能容忍各種激烈的批評,哪怕是對他私生活妄加非議。
在他的治下,不僅臺諫官,即便其他官員和士大夫,也都能享受到君主制下罕有其比的言論自由。他的謚號曰“仁”,《宋史》本紀說他“恭儉仁恕”,不失為蓋棺論定。
在中國清官冊中,位居第一是包拯。他當諫官時,宋仁宗最寵幸的是張貴妃,而貴妃的大伯張堯佐正擔任三司使,號稱“計相”,這可是掌管全國財政的要職。這位大伯盡管幹不好本職,卻大有覬覦副相的念想。包大人就和其他臺諫官紛紛上疏,仁宗隻得免去其三司使,出於安慰,任命他同時兼任宣徽南院使、淮康軍節度使、景靈宮使、同群牧制置使。
鐵面包拯上奏,不僅怒斥他是“清朝之穢污、白晝之魑魅”,而且直接抨擊仁宗“失道敗德”。說一個皇帝“失道敗德”,這可是最大的惡評。仁宗為瞭張堯佐的任命,置之不理。朝會之日,包拯聯合瞭全體臺諫官,率領百官面諫仁宗,動用瞭臺諫向君主集體諫諍的強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