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匈作戰43年的漢武帝為何遭到子孫否定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霍光把漢宣帝扶上皇位竟然是因為這個女人
征和四年前89)六月,六十八歲的漢武帝劉徹下瞭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詔”——輪臺詔。在與匈奴進行瞭四十三年的戰爭之後,漢武帝終於痛苦的接受瞭這一事實,徹底降服匈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漢帝國已無力再戰。
漢帝國此時已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在此前兩年前91),發生瞭震驚天下的“巫蠱之禍”,遭陷害而被迫發動政變的太子劉據兵敗自殺,皇後衛子夫也追隨兒子而去;第二年前90),漢武帝後期最倚重的將領大將軍李廣利陣前投降匈奴,幾乎已宣告瞭劉徹武力解決匈奴問題的最後破產。
除瞭政治和軍事上的雙重挫敗之外,劉徹此時也敗光瞭文景之治積攢瞭幾十年豐厚傢底,《漢書》中的說法是“海內虛耗”,“天下戶口減半”。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輪臺詔之前的三個月,漢武帝在泰山附近的封禪儀式上,據說還曾作過比輪臺詔更為深刻的自我批評:“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在司馬光看來,漢武帝所為已無限接近瞭秦始皇的暴政“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給瞭一連串負面的四字評價,“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如果不是“晚而改過”的輪臺詔,漢武帝豈能“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但無論如何,正是在司馬光的筆下,漢武帝才被加倍賦予瞭晚年幡然悔悟的政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