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是以何聞名於史的?史可法是個什麼樣的人
文章分類:明朝
史可法是明末的政治傢、軍事傢,一直以正直愛國的官員形象流芳百世。史可法死守揚州的故事也被寫入中國傳統美德的故事,但是我們讀歷史可以發現,史可法的人生,除瞭抗擊清軍,城破身死之外,似乎並沒有其他的成就,史可法,字憲之,又字道鄰,河南人。明朝末年抗清名將、名族英雄,史可法出生於1601年,以孝順聞名鄉裡。史可法酷愛讀書,16歲時便在鄉試中考瞭第一,後來1628年成為進士,在西安任職。史可法在職期間與恩師左光鬥惺惺相惜,史可法和左光鬥一樣。為官清廉,英名大義。史可法在西安期間做瞭許多事,被百姓所銘記,據記載,史可法離開西安的時候百姓跪地哭送。1635年,史可法鎮守池州,官至右參議,次年留守太湖,因叛軍作亂,史可法獲罪。
1645年,清軍渡淮河,揚州受難,史可法率兵前往揚州,抗禦清軍的圍攻。起初史可法力保揚州,打退瞭清兵。但最後,清兵人數眾多,勢不可擋,最後揚州被攻陷,史可法自刎不成,被擒獲後,因拒絕投降而被殺害。揚州破城後,多鐸下令屠城,那段時間,揚州城內屍橫遍野,堆積如山,史可法的遺體最後也沒有被找到,最後以衣冠入葬,享年44歲。
歷史上評價史可法的人很多,大多都是正面的評價,認為史可法是一個忠臣,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人,但最中肯的評價當數顧誠在南明史中的評價:史可法,一個平庸的忠臣。史可法對國傢的忠誠確實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也看到瞭史可法自身的短處,並不能以偏概全。其實在1644年,甲申之變中,崇禎已死,當時的南明需要一個新的皇帝,當時在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之間的選擇,由於史可法的猶豫不決,所以朱由崧轉而向武將尋求支持,從此南明的內鬥就開始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