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洪承疇人生的巨大落差,反映明亡清興的歷史進程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湯和為何幸免於朱元璋之手
作者:我方特邀學者李彥
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是伴隨著各個王朝的興衰而前進,而其中不同民族不同利益集團的劇烈摩擦,則會產生出大量的人物事跡。滿清代明是中國古代史最後一次封建王朝的更替,站在不同利益集團的角度,湧現瞭大量被後人稱嘆的歷史人物。而從討伐農民軍、官至兵部尚書到兵敗投降、貳主而臣的洪承疇,稱為明末最具悲劇色彩的人物也不為過。
洪承疇的人生軌跡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圍剿農民軍,為大明南北征戰——率大軍與後金決戰松錦——兵敗投降,為大清出謀劃策,每一段經歷都映證瞭明亡清興的歷史進程。
洪承疇字亨九,福建泉州人。微時傢境貧寒,但聰慧好學,在洪啟胤的資助下完成學業,並獲得其高度評價:傢駒千裡,國石萬鈞。萬歷四十四年,獲得進士出身後,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啟七年,升職為陜西督道參議,由此開始其同農民軍纏鬥的階段。
明朝自明熹宗天啟年後,便一步步走向衰亡。外有後金八旗勁旅寇邊,蒙古各部時有襲擾,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烽煙四起。朝堂之上官宦爭鬥、君臣不一,軍旅之中各有山頭,扣餉缺額嚴重,軍力孱弱。崇禎初年,苛捐雜稅繁重,適逢全國性大災荒,民不聊生,各地民眾壓迫已久,如同毒瘤發作,由陜西而至全中原地區爆發大規模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