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神器蚊帳的產生於齊桓公有關?
文章分類:春秋
從古至今都在用的防蚊神器蚊帳
作者:譚曦
在這個炎熱的季節,汗流浹背中的你,不經意間就讓蚊子在細嫩的肌膚留下無數個奇癢難耐的小紅包,你完全有理由討厭這個季節裡的搗蛋鬼。百年前,人們在夏天外出旅行時,要想躲避蚊蟲的攻擊,既沒有電子滅蚊拍也沒有電熱蚊香器,更沒有全封閉的中央空調房,隻有盤香和蚊帳。
蚊帳,對很多城裡人來說已有些陌生瞭。大傢在夏天已習慣生活在密閉的空調房子中,點上電熱蚊香器,享受清涼的生活。
蚊帳從古至今都是防蚊神器。據考證,早在2000多年前,不堪蚊蟲叮咬的古人就發明、制作瞭蚊帳,他們當初的創造智慧和工匠精神,讓國人受益幾千年。
最早有文字記載的“蚊帳”出自《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抱衾與裯。”東漢末的經學大師鄭玄在《鄭箋》中將“裯”釋為床帳。
但絕大多數人認為,“蚊帳”源自“齊桓公喂蚊”的勵志典故。南朝梁蕭繹《金樓子》卷四“立言篇九”記載:一天,齊桓公在柏寢休憩,看到一大群蚊子在帳外飛上飛下,頗似十分饑餓。便對管仲說:“現在齊國國強民富,我沒什麼擔憂的……可這群蚊子飛來飛去,肚子餓瞭,卻找不到食物吃,我覺得對不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