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姚廣孝著《逃虛子詩集》《楞嚴大享經》
文章分類:明朝
姚廣孝,明朝政治傢、佛學傢,法名道衍,字斯道,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傢為僧,精通佛、道、儒、兵諸傢,與高啟、楊基等結為好友,後被明太祖挑選,隨侍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是朱棣主要謀士。朱棣靖難時,姚廣孝留守北平,建議輕騎挺進,徑取南京,朱棣得以順利奪取南京,登基稱帝。而後,姚廣孝擔任僧錄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師,被稱為黑衣宰相。姚廣孝曾作為監修官,主持重修《明太祖實錄》,與解縉等人纂修《永樂大典》。主要著作有《逃虛子詩集》十卷,續集及補遺各一卷,《逃虛類稿》五卷、《道餘錄》《凈土簡要錄》《佛法不可滅論》及《諸上善人詠》各一卷,有《楞嚴大享經》見下文)留世。
解悟發於心,明於世界,付諸自然。解悟可得佛之始覺,真如本性,如來藏性。於解悟中,瞭妄達真,方明七處皆妄,世間萬物不逃虛妄,又十番顯見,通達本有,即見道位,行者知見改、行為變,又為決定之道,非曇花一現也。是謂即已成金,不復為礦。然此非如一般文字之知解,乍現即逝。而小乘之見道位,一切邪見、惡知見悉斷;亦如大乘見道位,決定一佛乘,不履於外權小之徑,並於一切法,聞即信受諦解。是故佛之本性,心明矣,然則限於行者明,眾生混沌。
解悟之為生,復加之於行悟,須明心見性。明心者,明心相也。心相者,心王、心所、心不相應行,為心所法自相,諸如善惡煩惱焉,為相互關系,諸如如何生起、如何修滅矣。至心王,則瞭八識之體,諸識各自之體相如是。法皆明瞭者,乃得稱為真者,故雲明心號菩薩。然十住菩薩雖有見性,不能瞭瞭全見,是故,於此位中,尚非現量境界,而屬比量智。量智高明者,得菩提之道。此覺為眾生同享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