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靖:風采動朝端 清廉為鏡鑒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國畫清風雅集:宋 郭熙 崔白 畫作各三幀
餘靖公銅像
餘靖簡介
餘靖公元1000-1064),廣東韶關曲江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傢、外交傢、思想傢和文學傢,從政四十一年,官至工部尚書,卒後贈刑部尚書,謚“襄”,後人尊稱他為“忠襄公”。他一生為國傢竭智盡忠,建策匡時,撫民治吏,三使契丹,兩平蠻寇,光輝業績彪炳青史,動人風采流芳百世。他與范仲淹、歐陽修、尹洙被尊為北宋“四賢”,與歐陽修、王素、蔡襄被稱為“四諫”,是繼唐代張九齡之後嶺南地區又一位歷史文化名人,被後人稱為“異代九齡”。與餘靖同朝為官的蔡襄贊其“好竭謀猷居帝右,直須風采動朝端”,宋仁宗禦筆親題“風采第一,廣南定亂,經略無雙。”餘靖的後人就以“風采”為傢族堂號,供奉餘靖畫像,傳揚餘襄公的品德和事跡。
餘靖25歲入仕,從政期間撰寫《從政六箴》,總結出“清”、“公”、“勤”、“明”、“和”、“慎”等六字箴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警戒自己,做一個清正廉明、為國為民的好官。他認為,清廉是從政的最大操守,抱公絕私、一心為公是從政的重要原則,勤勉是從政的應有毅力,明察、明辨、明斷是從政的綜合素質,中和是從政的博大胸襟,謹慎是從政的持重風格。